近期和同行某公司老总有过一些接触。这位老总目前在经营方面很谨慎,资金或其他方面风险比较大的项目一律不接。用他的话说:“就目前的情况而言,我不接项目死不了,但接到一个不好的项目,就有可能把整个公司送上绝路。”
前不久和一位在美国的教授朋友谈起尚德等有关公司的兴衰问题。他认为是管理不善产生的问题,我认为主要是经营方面产生的问题。因为这些大公司,背后都有国际知名的管理咨询公司为他们提供管理方案,你能说它们管理不善吗?
经常看到有经营不善而死亡的公司,但很少看到有管理不善而死亡的公司。
日本的几个大公司,象东芝、日立、松下等,甚至包括索尼,现在的日子都不好过。这些公司,管理方面应该是有非常成熟的套路的,很难说它们现在的困难局面是由于管理方面的原因引起的。事实上,他们现在的困难都是经营方面的原因造成的:市场经营不力,造成产品创新能力的不足,被其他公司或新的产品取而代之,丢失了市场地位。譬如,索尼和东芝,过去是彩电行业世界排名数一数二的巨无霸公司,现在的彩电市场,他们还有多少地位?我们现在能够听到的他们的消息,多数是巨亏多少多少亿之类的。这些都是由经营不善造成的。
一个公司,应该把风险防范的重点放在经营方面,而不是管理方面。管理,包括财务管理在内,多数是对既成事实的东西进行总结、考核,等到管理发现问题的时候,生米已经做成熟饭了。如果把主要的精力用于资金的预测、付款的控制,用于一些数据的统计,把眼光放在数据之间的勾际关系是否正确,按照财务的观点,设立一些貌似华丽的管理制度,能够防范什么风险呢?实际上是什么风险也防范不了的。这些要经过数人甚至十数人、数十人签字的管理流程,看起来很严格,但本质上属于官僚管理体制。官僚管理体制的本质,是一种推卸责任的管理体制,管理流程中中每个节点上的管理人员,工作的出发点是推卸责任,而不是做事。而在流程之间的各个交接点上,管理的漏洞是比比皆是的。往往第一管理体系中任何人的责任的,因为没有一个人的责任是明确的。而经营中的风险,由于管理体系中握有权力的多数人,并不懂经营,更看不出经营方面的风险,所以最终除了经营人员之外,其他人都是抱着“前面的人签了,我就签”的原则。至于风险有多大,如何防范,能不能签,只要责任不是我的,我是不会管的。一般来说,管理方面的风险造成的损失是有限的,譬如重复付款,有一笔是一笔,不可能经常出现重复付款的问题吧?而经营方面的风险,却是巨大的。往往一个单子接错了,就会把公司几年的利润都搭进去,甚至让公司因此而倒闭。
有时候经营方面的风险是很难预测的。譬如,当我们和一个鼎鼎大名的上市公司打交道的时候,我们通常都会相信,这么大的公司不可能付不出钱吧?可是,意外的事情照样发生。因政治因素带来经济因素的变化,进而影响到股市,再进一步影响到该上市公司——本来这个公司是打算通过在股市上圈钱来完成某项目的,结果圈钱的目的没有达成,于是这个项目的资金链断裂了,钱付不出来了,项目被迫中断。而我们则不得不为垫入这个项目的巨额资金而烦恼。对于小一点的公司,有可能从此一命呜呼。
政府在经营活动中也是信誉极为不佳的一种主体。三角债是非常富有中国特色的现象。而三角债的成因,却多数是因为政府的偿债能力出了问题。所以,现在有许多的公司为了规避经营风险,对政府项目是敬而远之。
要想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能够良好地运作下去,必须把防范经营风险作为公司的工作重点。把风险的防范寄希望于财务管理,充其量只是建立了一条美丽的马其诺防线,终究是要沦为笑柄的。
评论